做為公考“半壁江山”的行測而言,知識在于日積月累,非一日而成,要想在行測上拿到理想分數,行測不容忽視。在行測試卷中,言語題目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選詞填空,通過對選詞填空的題干分析,可以知道,正確答案與已知題干,或是意思一致,或是意思相反,或是需要借助常識進行進一步的合理推斷才能得出,山東公務員考試網(www.lnvlibo.cn)在此推薦使用遞推關系。
所謂“遞推”,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順序,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二是推斷,借助常識進行合理的推斷。
怎樣判斷一道題目是否存在遞推式的上下文關系呢?需要借助一些常見標志。
標志一:遞進關聯詞——甚至、更何況、而且……
遞進關系,前后兩個行為有程度的加深,或者范圍的擴大,還要有一定的邏輯,總之意義上要進一層。
標志二:順承關鍵詞——便、就、然后、于是……
順承關系,前后兩個行為之間有時間的先后,事理邏輯發展的先后。
標志三:因果關聯詞——導致、使得、因此……
因果關系,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現象。
標志四:假設關聯詞——如果……那么
假設關系,前后分句的關系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
例1: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是一樣_______的,而且在我們的身上還隨帶著很多不好的東西。譬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愛爭強斗狠,但是又愛貪懶好閑,這便種下了______的種子。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善良愚昧B.天真好勝
C.聰明狡猾D.平凡墮落
【解析】第一空后有“而且”,表明第一空需要填入的詞語與后文的“不好的東西”一致,排除褒義詞的A項和C項。第二空,“便”字表明承接前文的結果,前文動作是“爭強斗狠”和“貪懶好閑”,如果選擇“好勝”,則很片面。采用排除法,本題選擇D。
例2:唐朝中期以后,帝國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續動蕩,農民起義和藩鎮割據成了唐帝國后葉的_________。最終,中國進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國大分裂時期,看起來,黃河文明似乎已經_________,但是,為什么中國的文明沒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那樣徹底衰亡,而是_________,一直延續至今呢?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主題危在旦夕薪盡火傳
B.主線岌岌可危柳暗花明
C.主調危機四伏重振旗鼓
D.主流危如累卵涅槃重生
【解析】答案選A。第三空是突破口,由后半句的“一直延續至今”,可推知,第三空詞語表明“延續”的意思,選擇A。
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雖然不是公務員考試的難點,但如果沒有以往的積累,短期內很難迅速提高,因此多數考生不注重言語的復習;有些考生認為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就是以前的語文,靠以前的語文知識就可作答,不需要額外的復習和備考,因此這類考生也不準備復習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山東公務員考試網認為,遞推關系在考題中較為常見,需要對判斷標志熟悉記憶,在最快的時間內判定遞推關系是否存在,并且依據常識經驗合理推斷,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8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