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歷年專題回顧第四章歷年專題回顧
《申論熱點面對面》自2010年創刊,已經三年,在前兩年的材料中,《2010年申論熱點材料面對面》專題--“循環經濟”一章中強調了治理環境污染的主題,與當年國考《申論》的命題不謀而和,而《2011年申論熱點材料面對面》的專題--促進教育公平,與當年的副省級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申論試題的主旨基本吻合,為考生的復習提供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于解決考生的材料理解不透、文章立意不深、語言組織不規范的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促進教育公平
一、時政背景
學齡前兒童“入園難”、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輸入地上學難、中小學“擇校風”屢禁不止……2010年,教育公平這個老話題在再度成為社會和政府關注的熱點。據2009年末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高達56.5%的人認為當下教育"越來越不公平",僅11.2%的人認為教育越來越公平。中宣部理論局出版《七個"怎么看"》中專辟章節解答"如何看待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的話題不僅百姓關心,媒體關注,黨和政府也非常重視。6月21日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在今年7月份舉行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講話都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一項重要內容。他們指出,“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性任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最偉大的工具'”。
二、為什么會產生教育不公平問題
1.地區和城鄉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的明顯拉大,使得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制度設計偏頗造成的教育不公平。一是就近入學存在問題。義務教育應該就近入學,但是就近的學校是優質學校,如果不拿錢,即便學校在家門口也不能入學。廣大農村的孩子,因為要就近入學必須在鄉下讀初中,不能進城市念好的學校。二是高考錄取制度存在問題。現在的招生制度給各地方發放名額,在分配名額時,又不考慮人口和生源多少。這種招生設計給一些地方的高中生升大學造成困難。三是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嚴重不均問題。
3.學生家庭收入過低造成的受教育不公。由于一些學生家庭貧困,再加上高中、大學收費偏高,仍然造成一些貧困學生面臨上高中、大學的困難。
4.政府規定執行不力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現象。由于種種原因,政府規定的禁止教育亂收費的執行力被弱化。初中、小學、高中收取擇校費的情況此起彼伏,力度越來越大。這樣就造成有錢、有權的子女就讀優質學校,無錢、無權的子女則入優質學校無門。此外,政府早已做出規定,應允許農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學。但是,由于缺乏對政府政策的執行和監督,一些地方的部分學校仍在對農民工子女實行高收費。
5.農民工的城市化政策缺失造成的教育不公平。農民工在一些城市打工,有的已經超過10年、20年,甚至30年,但是他們享受不到市民的住房政策、子女受教育政策和醫療、保障政策等。
三、關于教育公平的幾個認識問題
1.怎么看待教育公平與教育多樣化的關系
教育需求可大致劃分為基本公共教育需求和選擇性教育需求兩大類。基本公共教育是人民群眾必須享有并得到保障的基本教育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特征。滿足這一根本性需求,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要以公辦教育機構為主,以全民為服務對象,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率先實現縣(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選擇性教育需求,要依靠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鼓勵通過市場開發和提供多元的教育產品與服務,不斷增強教育供給能力,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
2.政府和市場在促進教育公平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
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要堅持加強宏觀調控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策高效、組織有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同時尊重市場規律,千方百計激活教育市場,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加強宏觀調控就是要提高教育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教育投入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在大幅度增加財政性教育支出,保持適當的教育投資規模的同時,要把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政府教育投入應主要面向公共教育領域,注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布局,把資金投向最需要的領域、最關鍵的環節、最困難的群體,把錢花在刀刃上。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更多地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3.怎么看待促進公平與提高質量的關系
一談公平,就會提及效益。用有限的財力辦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不講效益不行,但只講效益不顧公平也不行,必須始終把握正確導向,努力實現社會公平與社會效益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育公平關鍵是機會公平。現階段保障教育公平的著力點是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重點是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就學等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現階段要盡快改變應試教育傾向,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
四、怎樣促進教育公平
(一)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談到的三方面措施
1.要進一步辦好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礎。義務教育的本質,是要為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條公平的起跑線。對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所有適齡兒童都能接受基礎教育。我們已經在全國城鄉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國家財政保障范圍。這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一個歷史性變革,從而使幾千年來“有教無類”的理想變成了現實。在基本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之后,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逐步解決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以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在全國或省(區、市)范圍內,教育資源就要向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在同一城市和縣域范圍內,教育資源就要向薄弱學校傾斜,逐步實現師資、設備、圖書、校舍等均衡配置。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義務教育發展的差異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們要把縮小義務教育差距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
2.要不斷完善國家助學制度。這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要保障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主要靠實行獎助學金制度來實現。我們的目標是,只要孩子們能考上學校,就要保證他們完成學業。這幾年國家助學制度不斷完善,中央財政用于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國家獎學金助學金投入,由2006年的20.5億元增加到今年的260億元。今后要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制度,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擴大獎學金、助學金規模和覆蓋面,為助學貸款提供的擔保、貼息要更加符合各級各類教育的特點。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資助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的學費和基本生活費用。學校也要從學費中拿出相應的比例資助困難學生。鼓勵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等助學項目。支持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以自己的勞動收入資助學業。
3.要切實解決特殊群體孩子的上學問題。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推進,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上學問題日益突出,解決這些孩子上學問題的任務更加艱巨。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口子女上學的政策,保證他們能夠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免費接受義務教育。現有學校不足的,要做好規劃,加大學校建設投入。要切實關心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上學問題,主要通過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讓留守兒童有學上,在社會關愛中健康成長。保障殘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應該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要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同時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上學。“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我們一定要實現這個美好愿望。
(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六大教育公平舉措
一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
二是加強對困難群體子女教育保障,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三是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四是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宿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五是加快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加大對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努力縮小區域差距。
六是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三)黑龍江三方面措施力促教育公平
一是落實好已有政策。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推進農民工子女入學、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關心支持特殊教育、發展民族教育、解決擇校問題等方面的工作。按照關注公平、抓住重點、強化保障、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加快殘疾兒童少年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發展步伐。按照農村促發展、城市促提高、民辦促規范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繼續推進在每個鄉鎮建設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的政策。貫徹落實《黑龍江省民族教育條例》,優先規劃實施民族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進一步規范獎助學金評審流程,確保評審的公平、公正、公開。繼續保證國家助學貸款平穩運行,積極開展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加強國家助學金發放工作,完善管理監督辦法,開展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免費工作。全力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包括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三是繼續規范辦學行為。按照全省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建設工作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修訂完善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加強對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繼續加強中小學服務性代收費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加強糾紛專項治理,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現象。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的規范工作。
五、重要論述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教育基本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這對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是政府的職責。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性任務。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眾,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促進教育公平,要著力促進教育制度規則公平,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堅持用規范管理維護教育公平,探索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要實施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現象。要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
201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復習用書可參考《201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一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