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問題的背景】
(1)據廣東省餐飲具消毒協會介紹,目前我省已有超過500家餐具消毒企業,但國內該行業尚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與操作規范,2009年4月,廣東省餐飲具消毒協會發布了《廣東省公共餐飲具消毒服務行業標準及管理細則》。然而,不少無牌無證的“黑作坊”,憑借價低優勢搶占市場,“它們不僅沒有基本的消毒衛生設備,甚至只是用清水沖洗餐具,用抹布擦擦就將餐具運往市場”。
(2)據一份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手工清洗消毒餐具殺菌合格率只有20.5%;用化學洗滌劑清洗消毒餐具殺菌合格率也只有72.8%,同時殘留在餐具上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還會造成危害;而集中式物理清洗餐具消毒殺菌合格率高達98.5%以上。
(3)2010年8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消毒餐具黑作坊進行了曝光,看到電視里那污水橫流、蒼蠅亂飛的場景,使得很多消費者“絕對不敢再用”消毒餐具。而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眾餐館負責人透露,自從媒體曝光消毒餐具之后,店里的消毒餐具消耗量差不多減少兩成。
(4)據業內透露,正規的餐具消毒費時費力,因此一些飯館便把本屬于自己的“分內事”交給消毒餐具公司,但又不嚴格把關,造成消毒質量打了折扣。另外,以1元出售消毒餐具給消費者的餐廳,都可以獲取5毛錢左右的利潤,所以很多餐廳都熱衷于使用消毒餐具,而消毒餐具生產企業也是在利益驅使下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以次充好。
(5) “目前北京的消毒餐具企業,近9成連工商營業執照都沒有,還有大量的‘黑作坊’,大多藏身通州、密云、懷柔等郊區縣”,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向記者透露。董金獅表示,目前餐飲企業對于餐具的清洗方式,包括普通手工清洗、化學消毒和集中式物理清洗3種;其中集中式物理清洗的正規流程應采用超聲波、紫外線等消毒方式,衛生和可靠度最高?!斑@一條全機械化的流水線成本就要好幾十萬,每套餐具加上運費,成本更是達到6角錢左右,小餐廳負擔不起。”
(6)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在2010年8月3日下午,對海淀區部分餐館一次性餐飲用具質量調查結果進行了發布。通過對海淀區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藍靛廠南路沿線及周邊共20家餐館進行的走訪調查,結果20家飯店中真正使用質量有保證的只有兩家,合格率只占15%。
【核心觀點】
(1)發生這類問題,主要原因在于,迄今為止,我國沒有建立對消毒餐具生產的行業標準,這直接造成了生產和管理上的無序操作。山東公務員網老師認為,應該從“行業自律”與“加大執法力度”兩方面出發,加強行業內部及外部的監管力度。首先,應該倡導餐飲企業盡量減少外購餐具,減少可能造成污染的中間環節。其次,對于那些沒條件自己消毒的小餐廳、大排檔等,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再次,針對餐具消毒企業,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強制執行標準,對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最后,應該提升這類企業的準入門檻。
(2)餐具消毒企業罔顧民眾飲食安全,是社會責任的缺失。事實證明,在利潤最大化受到頂禮膜拜的現實生態之下,靠企業自身主動堅守起碼的社會良知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有相當的局限,必須依靠政府職能部門的嚴格監管。監管的缺失,是違法違規企業存在的肥沃土壤?!罢帯辈途呦酒髽I帶“毒”生產,再次證明了目前,一些管理部門,所謂的“管理”,除了發證,接下來的管理往往只是證照年審,而年審也只是蓋印、收錢“兩下子”了事,對企業作業現場衛生狀況往往“不聞不問”。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應該實實在在地加大監管力度了。
(3)問題的關鍵在于,2010年5月11日,我國才由衛生部頒行的《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在專門性規章出臺之前,并非“完全無法可依”。況且,立法從來都是滯后于現實生活的,在專門性立法之前,《消毒管理辦法》、《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等既有規章完全可以被作為行業監管的基本依據。而職能部門日常監管的“不作為”或者“不積極作為”,其實是導致這一“杯具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4)坦然而言,在看到這個新聞時,山東公務員網老師真的很感慨,雖然那些“齷齪的場景”讓人很倒胃口(幾乎可以確定,再也不敢用了),但是看到這些畫面和報道,還是有一絲的欣慰。真的很感謝相關媒體的曝光,保障了我們大眾的知情權。其實,食品安全問題由媒體曝光,而不是由政府職能部門來曬,這是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情。因為媒體的力量有限,他們只能曝光“部分問題”。這就很容易讓公眾產生焦慮心理,因為我們根本沒辦法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當然,我們不能說職能部門就沒做執法監管工作。媒體經常會傳來捷報,又有多少家問題餐館與生產廠家被執法部門查處,我們的衛生、食監等部門也會定期曝光一些黑心企業名單。但問題在于,作為納稅人的我們,大家還想知道那些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 因此,山東公務員網老師認為我們所需要寄望的,一是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和透明度,另一個則是希望新聞從業者們,更多地“辛苦”下“基層”,挖掘更多“大眾未知”的信息。目前,新聞工作者們的“勤奮”和“勇氣”,值得我們稱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