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調查第五日,本報就“醫療保健狀況”街頭隨機抽訪20位市民。
在構成幸福感的直接影響因素中,醫療保健不像住房、就業那樣最直接,但它對人們的心理穩定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超過前二者,這是醫療與群體滿意度之間隱含的一種微妙社會心理。生老病死,人所難免,對疾病的擔憂與恐懼,是人類的本能。所以一個社會的醫療保障條件,在更深層次上決定著人們的幸福感。
解讀生活的本義,和馬斯洛的需求學說類似,基本的衣食住行滿足之后,人們需要的是身體健康保障機制,生病的人在心理上是最孤獨的,而價位低廉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則是個人對社會的最后希望,這種社會關愛對人們身心的價值甚至超越親情撫慰。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人們總是對醫療機構、醫療條件及醫療價格有太多的苛求,因為這實在關人關己。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機構招致頗多的不滿:價格高企、過度治療、重利輕義傾向……而作為中國藥都的石家莊,醫療機構眾多,醫療條件和便利性相對較好,這是石家莊在幸福考評中得到肯定的一個有力因素。
醫院和學校一個負責公眾健康,一個負責民族成長,它們是社會的最后良心。而醫療行業本質上不僅是人們身體傷病的救治機構,更是一個健全社會的心理保險屏障。當人們認為自己的健康不存在有效的社會保障時,再好的物質條件也難以留住人們的幸福感。
患病后醫治無門或門檻太高,不但是病人最大的痛苦,而且會戕害社會倫理,同時會無限放大人們的挫敗感和憂慮情緒。然而,好的醫療救治機制則會無限正面放大人們的幸福感,這是醫療保健領域獨具的社會功能。
多年來,石家莊在醫療保健方面成績斐然。市政府提出:讓百姓看得起病,方便看病、及時看病。五年來,我市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日益密集,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達到100%的街道覆蓋率。到2010年底,全市醫院175個,達到標準化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220個,鄉鎮衛生院有222個。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感覺醫療條件在向好發展,但是治病還是有點貴。毋庸諱言,這個領域確實存在某些讓人不滿的因素,比如藥價較高,比如個別醫生的趨利化行為。但這是全國一盤棋,有關部門也確實一直在努力擺正醫療航向。如多次降低藥價、加大醫療保障支出等。相信,隨著醫藥分開等根本制度的實施,醫療將不再是影響幸福的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