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2011年才畢業的在校大學生,竟然已經被安排進了家鄉湖南省冷水江市財政局工資統發中心工作,享受事業編制。昨日,網帖爆料稱,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長曹長清就是這樣為還在大學校園的兒子曹博文找到了工作,且經過了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的層層批示。(12月26日《山東商報》)
在“就業難”的語境下,不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有人卻“沒畢業即就業”,而且還是令人垂涎的事業編制,這等美事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更讓公眾厭惡憤怒!
按說,干部子女也有公平擇業的權利,考“事業編”,端“鐵飯碗”,無可厚非,只要招聘程序公正透明,即使被錄用者全是干部子女,也能經得起公眾質疑和社會考驗。
可遍觀現實,近年來大凡有干部子女參與的招聘總會貽人口實。2009年,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進行了一次事業編制人員招聘,此次招聘最終錄用四人,但其中的三人都是局領導的子女,后證實本次招聘屬“系統內招”。今年7月,在江西撫州市樂安縣舉行了一場以“喝酒跳舞”為面試規則的事業單位招考,結果“能歌善舞”的入圍者也全都是干部子女。有特權量身制定的規則,干部子女能不入圍嗎?
“系統內招”的潛規則多少還有些遮遮掩掩,走走形式??蓻]畢業就端上了“鐵飯碗”,純屬赤裸裸地將潛規則公開化。可見,當權力一旦扯下遮羞布,就會表現出各種優越性,這些優越性恰恰成為一些干部子女進行“拼爹游戲”的資本。一方面,是干部子女們憑借“拼爹”優勢擇業無憂;另一方面,眾多的平民子弟只能“恨爹不成剛”,為找工作,東奔西走,疲于奔命。這種就業上的鴻溝正在無情地撕裂民意,增加公眾權利的被剝奪感和失衡感。筆者以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