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
面試熱點:關于幸福
http://www.lnvlibo.cn 2012-11-06 來源:山東公務員考試網
最近媒體上關于幸福的話題的討論一度升溫。對于“幸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家說有信仰是幸福,打工者說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是最大幸福,企業家說實現個人價值是最大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對于這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我們作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公務員應該如何看待?
其實,關于這種與個人基本情況相關的問題,我們往往能夠從結構化面試中的背景意愿類題目中得到啟示。例如,關于幸福這個話題,我們就可以變形為一道面試題目。“你是如何看待幸福的?”或者“談一件你感到幸福的事。”我們從現象看法和背景意愿的角度都可以來把握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就幸福本身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幸福包括個人的幸福和公共的幸福。
個人幸福可能各有各的不同,是關乎一個人自身的特有感受。即使在同樣環境中的個人也會因為教育背景、性格、心態等個體差異對幸福有不同的感知。這是與個人自身的感受相關的。往深處挖掘,可以從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情感態度來看。比如,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在艱難的環境中獲得同事、朋友、家人等各方面的幫助,這時,人們都能有幸福的感覺。此外,當你在自己的同事、朋友、家人等有困難的時候,自己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對方走出困境,同樣也應該是幸福的,而且給予要遠比獲取讓自己快樂得多。雖然這可能是從生活或工作中的小事中看出的,但是,這是作為一名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你有了這樣的奉獻精神,你才能在公職人員的崗位上有服務意識,才能幫群眾干好事、干實事。
公共幸福是每一社會公民都能感受到的幸福,是集體的幸福。在日常的表現中,公共幸福來源于老百姓享受公共產品得到的幸福,而這種幸福的締造者無疑主要是政府部門。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各地各級政府部門也將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列入政府規劃。而今,政府在方面需要下大力氣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因為當下的群眾,早已滿足了吃飽、穿暖等基本物質需求,大家更為重視的是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環境,所以,政府的執政能力應該趕上老百姓幸福觀的升級。比如,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公平的社會環境;關注民生問題等。老百姓對環境、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是經濟社會轉型的信號和標志。政府更應轉變執政理念,作為一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公職人員,也應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拋棄GDP主義等舊有發展思維,將以人為本、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作為指導自己工作發展的方向。
政府要用執政能力落實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構成幸福的點點滴滴,讓虛的幸福感成為實的好生活。這需要我們每一個公職人員,以自己的服務熱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自己的服務技能為群眾去創造幸福。當然,公共幸福也并不意味著公民個人可以坐享其成。因為,公共幸福亦是“人人有責”。我們不應以損害公共幸福為代價來圖一時方便愜意,提升我們公民個人素質修養也是公共幸福的必要條件。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