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七章 習題測驗
http://www.lnvlibo.cn 2013-02-01 來源:山東公務員考試網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七章 習題測驗
(一)單項選擇題
1 社會形態是( )
A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B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
C 社會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的統一
D 生產力發展的直接結果
2 社會發展的道路是( )
A 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
B 單一的
C 必須經過五種社會形態
D 人們自由選擇的結果
3 歷史發展離不開人的活動,又是一種具有客觀規律的過程,這表明( )
A 歷史與主體選擇無關
B 歷史是歷史決定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
C 歷史是人們無法把握的
D 歷史規律是人們不能認識的
4 人的價值是( )
A 價值主體和客體的統一
B 社會價值
C 自我價值
D 人的地位
5 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 )
A 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
B 取決于法律道德的完善
C 可以獨立地發展
D 總是互相排斥的
(二)不定項選擇題
1 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是指( )
A 社會歷史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
B 與主體的活動毫無關系
C 沒有主體選擇性的作用
D 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E 人在社會歷史中毫無自由
2 “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這一論斷說的是( )
A 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過程
B 社會和自然一樣有其發展規律,且都是客觀的
C 社會與自然的發展是相同的,都可以離開人的活動
D 社會形態的發展與人的思想動機毫無關系
E 社會發展是純粹自發的過程
3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說明( )
A 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系作用的結果
B 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的主導方面
C 人的本質是可以改變的
D 人的本質是不變的
E 人的本質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4 在人性問題上,歷史唯心主義認為( )
A 人性是永恒的
B 人性是人的意志的產物
C 人性就是上帝安排的
D 在階級社會中,人性無階級性可言
E 人性是一切人都具有的自然屬性
5 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是( )
A 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B 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
C 社會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前提
D 人的發展決定社會發展
E 人的發展越全面,社會就越發展
6 人的自由( )
A 是具體的
B 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人的自由
C 是不受約束的
D 是對必然的逃避
E 是永遠得不到的
(三)辨析題
1 人的自由不能擺脫必然,因而人永遠都得不到自由。( )
2 人既是價值主體,又是價值客體。( )
(四)論述題
試論述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
山東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lnvlibo.cn/)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B 2 A 3 B 4 A 5 A
(二)不定項選擇題
1.AD【解析】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思想實質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性問題。因此,AD兩項符合題意。
2.AB【解析】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并不是說與人的活動無關,社會發展的這個過程是與人的活動緊密相關的。說它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并不是說它可以自然而然地實現,它的實現必須通過人的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實現。因此后三項都不應選擇。
3.ABC【解析】人的本質問題不是簡單地背過馬克思的論斷,而是要真正地理解。人的本質既然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就應該認識到,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的主導方面,人的本質就不是不可捉摸的東西。在階級社會中,人的本質是與階級性緊密相聯,人的本質會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就不存在永恒不變的人性,也不能用自然屬性來解釋人的本質。
4.ABCDE【解析】關于人的本質問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歷史唯心主義把人性看作是不變的,否認階級社會人性帶有階級性,往往把自然屬性看作是人的本質屬性。本題各選項都是應該選擇的。
5.ABCE【解析】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辯證的統一關系。但是注意,個人的發展不能決定社會發展。
6.AB【解析】把自由看作是絕對的就會認為自由是不可能達到。不要把自由和必然割裂開來。認識了必然就會獲得一定的自由。
(三)辨析題
1【答案要點】人的自由不能擺脫必然性,這是正確的,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自由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因而,只要人們能夠一步步地認識必然,并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人就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由。不能因為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就否認人的自由的存在。
2.【答案要點】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一般說價值是指客體對于主體的有用性,而人的價值具有特殊性。人自身既是目的,又是工具,人作為價值主體是目的,是價值的享用者和占有者;人作為價值客體是工具,是價值的創造者。人只有作為目的,才能推動自己去創造價值;同時,又把自己作為實現目的的工具,才能實現人的主體價值。
(四)分析題
【答案要點】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因為:①社會發展依賴于自然環境、人口,特別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②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它決定生產關系并最終決定上層建筑,決定社會形態更替的歷史必然性。③社會發展是由許多個人意志和動構成的“總的合力”作用的客觀結果。他人活動制約某人活動,在某人活動之外;前人活動制約后人活動,在后人活動之外。它們都具有非選擇性。盡管人們都在進行著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但社會發展的現實常常既不是這些人,也不是那些人所期待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主體選擇性是指,在一個國家、民族處于歷史轉折點時,社會發展往往顯示出多種可能的途徑。哪一種可能變成現實,取決于這個民族的自覺選擇,取決于這個國家、民族內部不同階級、集團的力量對比。選擇可以使一個民族跨越一定社會形態,通過不同道路實現社會發展的規律。選擇是基于民族利益,選擇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對國內外環境、歷史必然性和民族特點把握的程度。社會規律在總體上、長遠趨勢上決定歷史進程,但社會歷史的具體內容則受到主體的認識、意志和選擇的重大影響。主體選擇性又以社會發展的決定性為前提;選擇是在既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選擇;是在客觀可能的時空條件下的選擇;它受社會規律的制約;人們不能選擇生產力,也不能任意選擇和變革生產關系;它不能改變人類歷史的總體進程。主體選擇性和社會發展決定性是內在地統一的。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