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司馬光破缸”的故事是說司馬光小時侯看到一小孩掉進水缸后,他沒有按常規讓人脫離水,而是打破水缸,盡快讓水脫離人。這一故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想問題、辦事情要學會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規,有創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2】 黨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和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的哲學依據是( )辯證關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爭性 D.內因和外因
【例3】 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民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據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的結構調整,提高國產資產的整體質量。這一論斷突出體現了( )。
A.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相統一的觀點
C.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D.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
【例4】 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 )。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
C.形而上學觀點 D.不可知論
【例5】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是由教師的水平、學校的設施、學生的主觀努力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造成的,從因果關系來看,這是( )。
A.異因同果 B.同因異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例6】 “蒼蠅不叮沒縫的蛋”這一說法直接表達的哲學思想是( )。
A.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C.事物的運動是外力推動的結果
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例7】 “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逐漸擴展,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這體現了( )。
A.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原理 B.質變形式非爆發式的原理
C.質變過程中量的擴張的原理 D.質、量、度三者關系的原理
【例8】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的是( )。
A.時間、空間可以離開物質自己運動
B.時間、空間不隨物質運動的速度而變化
C.時間、空間是主觀精神的表現形式
D.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可分
【例9】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體現的哲理是( )。
A.要重視外因的作用 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重視主觀和客觀的統一D.要重視外因通過內因作用
【例10】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C.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參考答案:
1.D 2.D 3.D 4.C 5.C
6.A 7.A 8.D 9.C 10.A
